自由時報記者葉永騫、蔡孟尚、吳俊鋒、張存薇、林明宏/綜合報導〕「幾乎所有叫得出名號的台灣農特產品,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外流中國了。」新竹縣政府農業處長范國銓說。農民也表示,技術、種苗很容易流到對岸去,不過,台灣天然環境佳、產業結構好,到中國複製台灣農特產品,大多以失敗收場。

南投縣農業處長陳朝旺指出,若將農業栽培、製造技術全盤輸出,台灣農業鐵定會完蛋,但農民執意要前往投資,根本擋不住,只能道德勸說。根據南投農業處的瞭解,該縣不僅有茶農在福建、雲南種植,也有花卉種苗業者在貴州投資生產。

台東縣至少有十多位農友到中國海南島、廣東種釋迦、鳳梨釋迦。邱姓農友說,釋迦種植技術並非太特別,再加上近年來兩岸農業多方交流,技術「只要一個人知道、全部人都知道」,但因中國先天條件不佳,種出果實不會太大。

將屏東縣枋寮鄉蓮霧外銷到中國的黃明榮也說,中國環境、氣候不一樣,中國蓮霧的品質遠遠比不上台灣,到中國種蓮霧恐怕失敗的多,只有極少數可以生存。

屏東縣漁業養殖協會理事長黃再團表示,石斑魚的養殖技術早就傳到中國, 最著名的就是七年前到海南島開設水產公司養殖龍膽石斑的洪新佑,但中國一紙公文要求他停養,讓他造成巨大的損失,此例給養殖業者很大的教訓。此外,他說,南台灣天然環境好(見圖,記者葉永騫攝),因此中國石斑魚還不是台灣的對手。

新竹縣政府農業處長范國銓說,東方美人茶(膨風茶)在中國也找得到,但東方美人茶的茶葉在生長過程中要受到小綠葉蟬的叮咬,才能產生特有的果香和蜂蜜味,目前只有桃竹苗少數鄉鎮能產東方美人茶(膨風茶)。

台南吳姓蘭花業者表示,台灣蘭花業者力求精緻化,外銷市場以歐美為主,有效與中國市場區隔;其實大多數的業者都很捍衛台灣蘭花產業,雖然有向中國接單,但都是七、八年以上的舊品種。

南投縣名間鄉農會總幹事藍芳仁表示,中國地大、工資便宜,模仿力又強,容易找到和台灣氣候相似栽種環境,台灣重要的是如何精進技術、透過產銷履歷,走出自己的路。

竹縣也開始輔導茶農做產地證明標章認證,范國銓說,把茶葉標明「出生地」,識貨的人自然不會買錯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露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