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分單位:台灣環境資訊協會
我們認為:
有看到政府持續按照既有機制在守護河川,但從霄裡溪等工業汙染案例來看,民眾看到溪魚死了,官方檢測仍說沒問題,執法的強度和民眾感受仍有很大距離。
工業廢水的成分沒有納入指標,避重就輕。
環保署自我界定,重金屬不溶於水,所以不含在水質汙染檢測的項目中,但重金屬會沉到底泥,仍會進入河川生物當中。
也可以看到生活或畜牧廢水是有控制住,但有很多新興化學物質進到我們體內,我們都不會察覺的。
定義與說明:
以河川污染指數,界定受監測河川總長度中受輕度以下污染河段長度比率。 RPI是以河川水質中溶氧(DO) 、生化需氧量(BOD) 、懸浮固體(SS) 、氨氮(NH3-N)等四項水質參數濃度值,計算所得指標分值,判定河川污染程度。計算式:(未受污染河川長度+受輕度污染河長度)/河川總監測長度。
水中有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,進行氧化分解所需消耗之水中溶氧量。計算式: (全國河川水質監測站(316站)之 BOD平均值=所有 BOD監測值總和) / ( BOD 監測站數)。
比較:
年度
未受污染河川長度
(公里)
受輕度污染河長度
(公里)
河川總監測長度
(公里)
指標值
(%)
96
1811.7
233.2
2933.92
69.7
97
1912.3
264.9
2993.9
72.72
98
1970.1
237.8
2933.9
75.25
比較:
年度
所有 BOD監測值總和(ppm)
OD 監測站數
指標值
96
18113.1
3660
4.95
97
14375
3645
3.94
98
17077
3604
4.74
※ 5月20日是總統就職日,6月5日是環境日,往例該公佈民國99年的永續發展指標(經常會延後),而永續發展指標可以轉換作政績,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試圖以民間的角度,先作一檢視。5月22日是生物多樣性日,我們就從評估中的生物多樣性此一面向談起。本系列主要依據2010年底發布的「2009年永續發展指標」評量結果,但先不論數據迷思,指標時間已時隔2年,因此是佐以實際感受而評分。也許會被評為過於主觀,這是本會的首次嘗試,從面向、議題及指標三層次架構,其中面向12項、議題41項、指標90餘項中,優先擇環保相關的指標,或合併指標予以評分,企圖建立有別於官方的另種檢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