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切片組織未來可以有更高的顯影技術了,清華大學化工系副教授湯學成發展新式顯微鏡影像,結合了「3D顯影技術」與「組織染色與透明技術」完整呈現切片組織,能夠避免傳統切片造成的組織破壞與改變,未來將可實際運用在切片技術上,讓病理家能對病症做更完整的判斷。
湯學成新發展的「3D顯影技術」與「組織染色與透明技術」,能夠偵查消化道組織,對患者的腸道組織進行病理判斷。透過3D染色技術,觀察血管與神經組織,用立體的方式對病理做出正確判斷。
湯學成說:『(原音)我們看的包含是微結構,還有血管結構,與神經結構,目前我們是同時一起看到這3種不同的結構,特別是神經與血管結構,因為是網狀結構,通常切片不能看到完整的分布,譬如在疾病發生的時候,血管或組織發生變化時,我們能有個更好的影像技術把它呈現出來。』
湯學成表示,身體除了眼球以外,都是不透明的,所以切片組織必須要切得非常薄才能觀察;但這樣容易使切片的組織完整性破壞,加上切片是2維(2D)平面,病症誤判的機會也會增加,因此他嘗試將組織染色,並用3D方式呈現,使切片的血管與神經能夠完整呈現,降低病理師對病情誤判的機率。
湯學成希望這項顯影技術,未來能夠供醫院使用,使腸胃消化不良或糖尿病患者有更好的治療方式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