旺報【本報訊】

本月上旬,中美兩國才於華府完成第三輪戰略經濟對話,緊接著大陸總參謀長陳炳德又率團訪問美國,顯示去年達到冰點的中美軍事關係,隨著年初美國防部長蓋茨訪問北京,正逐漸回穩中。

陳炳德是多年來僅見訪問華府的解放軍總參謀長。從隨行解放軍將領的階級和職務、美方的接待規格、會晤的美方官員層級或參觀的美軍機構來看,都說明美國對雙邊軍事關係正常化的重視。

2010年的對峙和衝突經驗,讓中美都期盼能藉著直接、透明而公開的對話與溝通,逐步增強彼此間的互信。從先前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及陳炳德此行的成果來看,中美軍事交流確已漸漸回歸正軌,但因為雙方的戰略互信仍不足,日後難以意料雙邊關係是否再發生衝撞意外。

相較2010年美方對東亞安全事務的強勢表現,大陸軍方本月分與美方的兩次互動,則搶佔到先機,也佔盡了便宜。以本月華府召開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為例,北京願意配合美方積極推動雙邊建構亞太事務磋商機制,表面的理由或為避免類似去年南海衝突可能造成誤解與誤判,實則為紓緩美方對中國軍力崛起及東亞權力平衡改變的憂慮。更重要的是,北京希望日後確保國家核心利益之時,可以善用該磋商機制,直接而明確地闡述中方的立場與堅持。

陳炳德訪美,似乎有備而來。五角大廈雖未公開陳炳德與美軍方高層對話的詳細內容,但從陳炳德的公開演講和記者會上的言論來看,他提出的看法清晰地呈現國家目標,言詞上的攻勢也很凌厲,反倒是美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穆倫將軍有些進退失據,甚至出現不很得體的說法。

陳炳德在記者會上,左批《台灣關係法》的不是,右指美國干預他國內政的行為「太過於霸氣」,他甚至警告美方若再軍售台灣,將傷害到中美軍事關係。穆倫將軍面對自信滿滿的陳炳德,或許因缺少了華府政客的矯情,才會把支持兩岸「和平解決(爭端)」口誤成「和平統一」,也或許為了盡地主之誼,亦未能及時釐清美台軍售需要經國會同意,依循的則是(美國國內法)《台灣關係法》。

美國重視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及雙邊軍事關係之目的,是希望建立更多元化的對話,避免因誤解而誤判情勢,繼而重蹈過去幾年南海地區發生的摩擦與衝突。為此,美方這次給足了陳炳德面子,安排解放軍軍樂隊與美陸軍樂隊在華府甘迺迪中心聯合演出,堪稱創30年來之首例,更讓陳炳德在美國國防大學暢所欲言。

陳炳德此行有關涉台事務的說法,嚴格說並無新奇之處,但對中美關係發展的願景,則有一些發人深省的言論。他提到,中美都肩負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責任,需要合作建構穩定和諧的國際關係模式;又認為「中國威脅論」是有心人的渲染與猜疑,它既歪曲中國的戰略意圖,也損害中國國際形象。最後,陳炳德強調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是「以和為貴」,「永遠不稱霸、永遠不擴張」是中國的既定國策。

陳炳德引用愛因斯坦「人類和平基礎首重相互信任」的這句話,其實就充分詮釋了中美政治與軍事關係的關鍵所在。問題是,陳炳德點出的中美軍事關係三大障礙(美台軍售;美軍對中國沿海偵察活動;美國限制對中國高科技出口),並非只源於雙邊的戰略互信不足,它還涉及雙邊對國家核心利益的不同堅持。

大陸曾經警告,美方若持續對台軍售,北京必然會再有激烈反應。陳炳德回應記者提問時,甚至提到美台軍售對中美關係的衝擊程度,要看美方賣給台灣何種武器?依照中方這種邏輯,美國售予台灣的武器愈精密,中美關係受到的影響就愈大。大陸把美台軍售列為中美關係三大障礙的首位,或有其國家主權與核心利益的堅持,卻未必有利於兩岸政治關係發展與互信的提升。

台灣需要的只是維持基本防務的防禦性武器,如果此舉都不容於北京,兩岸交流即便不斷深化,恐亦無助於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政治認同。更何況,美台軍售還涉及到美國的亞太戰略布局、東亞的軍力平衡及美國軍工業的利益。孰重孰輕,取決於美國的現實需求。

希拉蕊曾經用「同舟共濟」形容中美關係。於今看來,中美軍事關係才步入「同舟」階段,距「共濟」的目標似遙遙無期,今後中美間仍有許多存在的分歧及不可預期的變數,不斷考驗雙方的政治與戰略互信。我們期待中美軍事關係能趨於穩定和諧,也希望兩岸能加速落實「大陸不武、台灣不獨」的理念。果真如此,美台軍售就不會再成為中美關係的話題。


露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全台灣最長的省道公路台九線,四百七十五公里的長度由清朝時代開始到現在,許多無名英雄為它付出寶貴的青春與生命。公路總局為了紀念這一段歷史,花費數個月時間,由台九線零公里開始到屏東楓港最末端,記錄下這個國人必走的一條省道,所有紀錄昨(二十二)日集結出書正式出版。

以往讓人覺得公路總局是硬梆梆的單位,放眼所見不過是水泥、石頭、鋼鐵等硬到不行的單位,好名聲不見得有人知道,但出現在新聞媒體上的大都不是什麼好事,例如蘇花公路坍方事件。

公路總局對於台灣公路的貢獻卻鮮為人知,如今這個單位就跟百年老店台鐵一樣,期望透過人文軟性訴求讓民眾瞭解台灣公路的故事,因此推出「相邀,來去台九︱山海相隨四百七十五公里」。

「台九線」,在國內不同縣市有不同稱謂的一條省道,在台北市稱為中山南路、羅斯福路、在新北市稱為北宜公路;在宜蘭到花蓮間稱為蘇花公路、在花蓮到台東則稱為東海岸公路。這一條長達四百七十五公里的道路,不僅是全台最長的省道,也是一條路穿越嬉鬧城市、寧靜鄉間、山之顛、海之岸的美景公路。

昨日新書發表會中,交通部長毛治國強調:「台九線是一條講究生活品質的人必去之路」他也感性的表示,由台九線可以串起台灣東北部到東部所有珍珠,不管是短時間以自行車串成珍珠手鐲,或者是花更多的時間串起珍珠項鍊,而珍珠就是一個一個值得慢慢體驗的景點。

毛治國他強調走台九線擁有豐富性與多樣性,具有多方面的意義。他推薦在這條省道上,是想要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民眾將可以獲得人生價值的啟發。

公路總局局長吳盟分表示,今年是公路總局六十五周年紀念,也是建國百年,這本書的推出象徵公路總局一個全新的開始。

吳盟分強調,公路就像台灣的血管一樣,沒有路觀光也就別想發展起來。他也感性的表示,台灣人民的一生許多故事都發生在公路上,公路也伴隨著台灣民眾一路成長。如今他希望透過台灣綿密的公路路網,成為民眾的記憶平台,未來也不排除推出部落格或是Facebook,讓民眾一起共同來寫下公路的故事,就讓「愛台灣從路開始」。


露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巴黎22日專電)坎城影展今天將影展最大獎項金棕櫚獎頒給美國導演泰倫馬力克(Terrence Malick)執導的電影「永生樹」(The treeof life)。

由美國名演員勞勃狄尼洛擔任評審團主席,在今晚影展頒獎典禮中,將本屆影展最佳影片「金棕櫚獎」頒給「永生樹」。1000522


露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四川省長蔣巨峰,來台7天的參訪,今天22日,下午與台北市郝龍斌,一起看望木柵動物園裡的兩隻大貓熊團團和圓圓,蔣巨峰好久沒見到團團圓圓,就連哪隻是團團,哪隻是圓圓都分不清楚,讓現場笑聲不斷。

與台北市長郝龍斌走在一起,心情感覺非常不錯的四川省長蔣巨峰,22日下午前往台北木柵動物園探視,同樣來自四川的大貓熊團團和圓圓。

四川省長蔣巨峰:「因為牠們(團團圓圓)來這裡兩年,接近兩年半,生活條件很好,今天我看了廣大的市民喜歡牠們,甚至寵過牠們,據了解,我們市長特別關愛,也在惦念著牠們。」

知道團團圓圓來台灣,生活條件受到關愛照顧,四川省長蔣巨峰,原本心中的大石頭也落了下來,還非常喜悅特別叮嚀,一定要讓團團圓圓生個小BABY。

四川省長蔣巨峰:「團團圓圓,今天是圓圓,啊、圓圓,那麼,牠不是團團,圓圓是圓的,應該不是牠,明顯有喜的症兆,我們期盼牠能夠早生貴子。」

連哪一隻是團團,哪一隻是圓圓都搞不清楚,引起哄堂大笑,這趟台灣行,不但會有豐富的經貿行程,還能看看四川老鄉,讓蔣巨峰開心的不得了。


露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【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】「徜徉山巔,我的足跡,尋覓先人狩獵過的聖地,踏在都市水泥叢林,我只能在鷹架上,低頭低頭低著頭,沉緬過去。」這是檳榔兄弟《失守獵人》。無數的邦查(Pangcah)族人待在台北工地,打造遮蓋天際的豪宅。高樓大廈遮掩了這群邦查族人勞動的身影,卻遮蓋不住邦查生存的意志,及保留傳統的堅持。

金門退伍後,邦查族人羅泊(張志誠)開始做木工,最初在台中烏日打造一般家屋的紅磚牆壁。後來前往台北,夫妻一同做木工,蓋過國父紀念館的人行步道,以及數不清的豪宅。羅泊老婆懷孕期間,他負責雪山隧道石碇路段的橋樑、橋柱工程,吊車把人吊上高高的橋墩上,工作用的槌子等也隨著吊車升上去,非常高聳、危險。工人每天鏗鏘地敲打,辛勞地灌漿。

放眼望著台北一整片燈火通明的大樓,羅泊感嘆:「我蓋過太多房子,但一棟都不是我的。」公司發包給模組,模組再發給小包,公司、模組拿走大部分的錢,下頭小包的工人不僅無法賺錢,而且很難發薪水給師傅,工人每天都很累,汗流浹背,辛苦地傳料、釘板。小包還要負責鋼筋、水電卸下的材料垃圾,以及買便當給師傅,多餘的勞動都是算在小包模板的錢裡。羅泊辛酸賠錢倒貼,只能默默將工作當運動。

許多工程都是原住民施做,包括綁鋼筋、電焊、鷹架等危險性工作,都是原住民出力。景氣好時,一個月十幾天工;景氣不好時,一個月只有幾天工。羅泊要負擔小孩生活、教育費,還要寄錢給從小養育他長大的老人家,薪水根本不夠用,而且非常疲累。

在工地,漢人的薪水總是比原住民高,監工、公司仍會排斥原住民,語言歧視嚴重。甚至漢人會推卸責任,怪罪原住民摸魚。

羅泊住在台北溪洲部落,這裡的邦查族人住在一起,就像親戚一般。他用工地的模板搭蓋房子,他的小孩從小就在溪洲部落長大。1997年溪洲部落大火,火焰像是紅色巨龍般瞬間吞噬房子。當時羅泊孩子仍小,他待在家睡覺。「我差一點死掉。」還好老婆趕緊拉著他與小孩往外跑,逃過一劫。

世代傳承邦查文化

經過社會大眾的捐助,部落逐漸重建,也持續每年舉辦豐年祭。青年會長每4年選一次,2011年是羅泊最後一年當青年會長,前任青年會長交待他一切事務。

他負責管理年輕人,帶領青年守護部落。羅泊準備交接給下任,他希望青年能聽長輩的話,按照從前的文化,不斷延續傳統。羅泊提醒青年:「豐年祭一定要傳承,不能斷掉。」

以前在台東長濱鄉樟原部落(Koladot),老人家都跟羅泊說母語,不用教導,自然而然學會邦查語言。國小時,老師警惕「不能講方言」,一旦說出口,要被迫罰站。羅泊至今仍非常生氣,他說:「為何我們不能說自己邦查的話,一定要講國語?」

在台北都會區,要找尋讓原住民學習母語的環境非常困難,但待在溪洲部落,羅泊的孩子會聽、說母語。除了學校有母語老師教導,羅泊平常在家裡都會跟小孩說母語,羅泊說:「不會母語,就不是邦查;沒有母語,文化就會消失。」

過去國民教育使邦查族人失去說母語的機會,羅泊希望下一代不再重蹈覆轍。就如羅泊過去保留母語的堅定,不被學校教育干擾;他希望未來小孩能堅持說母語,加入邦查年齡階級,為文化傳承而努力。

台北溪洲部落邦查族人羅泊(左)是青年會長,帶領年輕人守候部落,也持續傳承豐年祭的文化傳統。(圖/于欣可 文/李宜霖)

台北溪洲部落邦查族人羅泊(中)堅持說母語,他也希望下一代的孩子能延續邦查語言。(圖/于欣可 文/李宜霖)


露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