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市五福國中生蘇祐瑄,在國小2年級和4年級連續跳級,剛滿13歲就參加國中基測,拿下401分,應該可以進南部高中生第一志願-高雄中學,平常沒固定補習,只在暑假加強數理科,媽媽說,平常多閱讀課外讀物,以及家長多陪伴孩子,都是考出好成績的關鍵。

低頭翻著課外讀物,這位小平頭,濃眉大眼,一臉稚氣的男孩,他是今年13歲的蘇祐瑄,在國中基測拿下401分,應該可以進入南部高中生第一志願-高雄中學。

能以13歲的年齡參加國中基測,就因為在國小二年級和四年級連續跳級,也讓蘇祐瑄和同班同學比起來,年紀看起來小了點,考出這麼高的成績,未來想當上醫生,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平常沒補習,只在暑假一週一次加強數理科方面,兒子考出好成績,母子倆相視而笑,開心神情全寫在臉上,13歲就考進雄中,也讓人直呼實在好厲害。(民視新聞曾依翔、洪進吉高雄市報導)


露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現在台灣的食品安全還真的處處是危機,醫學專家表示,只要三天內不再吃食品加工的食物,多攝取高營養價值的水果,就能大幅降低殘留在體內的塑化劑。

塑化劑風暴還在擴大,尤其對正在發育的孩子影響最大,根據醫學專家的說法,在人體內的塑化劑會隨著尿液排出,研究報告也指出,三天內不要碰任何食品加工物,光攝取新鮮食物之後,就可以大大的降低體內塑化劑的含量,想要讓身體淨化,多吃營養密度高的水果,效果最好。

北醫大保健營養學系教授 謝榮鴻:「有一部分(水果)是可以提供抗氧化的效果,那抗氧化的效果,能夠避免我們在第一線的時候,直接對於這個DNA這些蛋白質的一些傷害。」

水果當中,含有豐富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的奇異果,被歐美醫學界稱為可以修復受損DNA的水果。

北醫大保健營養學系教授 謝榮鴻:「這些成分確實可以能夠去促進體內的這個DNA修補酵素的這個活性,那這些修補酵素活性的這個提升,就是它等於是提供第二道的一個保護,讓這個已經被氧化傷害的一些DNA,它能夠把它修補回來。」

想得到蔬果中真正的營養素,還是吃天然完全不添加的最好,不但好吸收,還能幫助對抗自由基的氧化傷害。


露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唸書上大學,條條大道通羅馬,奪得今年香港國際美食大獎、糖雕金牌選手郭桂妏,就是最好的寫照。

就讀高雄餐旅大學一年級的郭桂妏,求學歷程並不平順,卻也養成她沈穩內斂的性格,在國際舞台上發光。

今天的X檔案,帶你看看這個高中唸了一年後休學的小女生,怎麼打下紮實的技職教育之路。

煮糖、拉糖,郭桂妏站在高溫80度的糖燈前,戴上兩層手套的雙手,正用心搓揉抽絲,要做出小丑的金色髮絲,或者灌注糖漿、倒進模型,烘出琉璃光采的彩球。

如果人生就像糖雕,禁得起高溫、耐得起拉拔,一件又一件的黏貼堆砌,靠雙手雕塑彩色甜蜜人生,郭桂妏就選擇了這條路。

曾經因為基測考得不錯而唸普通高中,一年後,郭桂妏卻愈來愈不快樂,找對自己的路,郭桂妏決定轉唸高職,從高一唸起,學習心態也跟著歸零,三年後,郭桂妏以技優專長,甄試進入國立高雄餐飲大學,而慧眼識英雄,發現她是個可造之材的是班導師,果然,第一次出國比賽就奪金,不過,成功的背後,是需要付出的。

曾經留學歐洲、10年前,也拿過金牌的技術指導老師,對郭桂妏的功力,讚譽有佳,尤其這件得獎作品,表現水都威尼斯嘉年華會的情境,晶瑩剔透的像琉璃似的。

來自台灣的郭桂妏,靠雙手抓住了機會,甚至有廠商說要贊助她,原來,郭桂妏第一次出國比賽的經費是借來的,自助而後人助,郭桂妏沒讓大家失望,第一次出國奪金,就成了台灣之光,也打開了她的視野。


露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日前高調的宣布,「2025非核家園」計畫,並表示若當選總統,將推動核四不商轉目標,確定2025年前實現「非核家園」。然檢視過去民進黨核電政策反覆不定、莫衷一是,又無法提出合理的替代方案,充分顯示其又是選舉語言,民眾如何將國家大任託付給此一不負責任的政黨?

 一、反覆不定的核四政策

 為因應台灣日益不足的電力供給,早在1980年便已提出核能第四發電廠計畫並編列相關預算,惟因於1986年發生車諾比事件,造成嚴重的核災而暫緩興建。後來經過重新規劃提高安全等級,於1999年3月17日核四廠正式動工。

 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,國會多數黨國民黨與執政的民進黨對核四看法有所歧見,10月27日陳水扁總統遂與當時的國民黨主席連戰在總統府舉行會談,扁連會結束不到一小時,時任行政院長張俊雄突然無預警的宣布停建核四。此舉嚴重破壞朝野和諧,在野黨提出罷免總統案,造成股市大跌。

 2001年1月15日,司法院大法官作出釋字第520號解釋文,略以:「核四停建屬於國家重要政策的變更,行政院應向立法院提出報告並備質詢,立法院亦有聽取的義務。立法院作成反對或其他決議,應視決議的內容,由各有關機關協商解決方案,或根據憲法機制選擇適當途徑解決僵局。」直指行政院停建決策過程有重大瑕疵。

 2001年1月30日,立法院第四屆第四會期第一次臨時會,國民黨、親民黨、新黨黨團及無黨籍聯盟由立法委員鄭永金等九十一人提動議案。最終以135:70的比數表決通過決議:立法院依大法官會議所作第520號之解釋意旨,再予確認核能四廠預算具有法定預算效力。反對行政院逕予停止核能四廠興建之決定;行政院應繼續執行相關預算,立即復工續建核能四廠。13日行政院長張俊雄與立法院簽署復工協議,一直到2月14日復工,核四停建110天。

 台電核四廠歷經停建、復建風波,不僅商轉日一延再延,因停建造成重大的損失。引用聯合報的資料,核四停建損失金額高達1,350億元,若再加計工程費追加848億元,合計約2,200億元,相當於全國民眾平均每人損失約1萬元。立法院長王金平更指出,若追溯台灣股市因核四停建而跌掉的市值則達到4兆之多。

 2006年11月17日,蔡英文當時以行政院副院長身分視察核四工地做出7項指示,其中包括「如期完成建廠,不能再延遲工期」;隨後,她還在11月24日在行政院第4會議室召集跨部會會議,除了指示勞委會等部會要全力協助核四完工外,還專案給核四工地350名員額,以解決人力不足問題。

 二、民進黨再度提出廢核主張

 日本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9.0大地震,是觀測史上第四大芮氏規模,也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,地震未對核電廠造成嚴重損害,但接下來的大海嘯,沖毀了備用發電機冷卻系統,福島核電廠發生爆炸,輻射物質大量外洩,進而引發福島核電廠危機事件。

 此一事件讓世人從新檢討核電廠的必要性,也有國人要求廢除核電廠,民進黨執政八年無法提出完備的核能替代方案,見有機可乘便再度提出反核口號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011年3月24日公布「2025非核家園計畫」。表示核一、二、三廠應按時除役,若當選總統,將推動核四不商轉目標,確定2025年前實現「非核家園」。

 民進黨則附和蔡英文的說法,黨團幹事長高志鵬隨即宣布,將提案公投決定核四是否停工,並發動立委連署,送入立院院會表決成案,再送中選會以公投決定核四命運。

 三、建議

 民進黨的主張過於意識型態,完全沒有考量國內的需求。若斷然停止核能發電,國內的電力供給勢必難以負荷,多數產業將如同現在的日本一樣,面臨嚴重的缺電危機,經濟發展也將遭到重挫。

 無怪乎連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也認為,民進黨堅持「非核家園」理念,但要讓社會充分了解,不能像上次處理核四問題一樣,說停就停;他主張核電經專家評量後,再凝聚社會共識,該停就停,「不一定要拖到哪一年」。

 在地球暖化加遽的年代,以化石燃料(如媒、天然氣、石油等)發電,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,對地球產生莫大的負面影響;水力發電又受限於地形的限制,無法全面使用;而各項替代能源縱然已經如火如荼的積極發展中,但無論太陽能、風力、潮汐等發電方式,其效率均遠不及傳統的發電方式,數年內都難以取而代之。

 不可否認核能發電有一定的風險存在,倘能發展出更安全且更有效率的發電方式,筆者也贊同取代核電。然核能發電已經是相當成熟且效率極高的發電方式,根據台電的資料,核能每度發電成本約0.5~0.6元,如果台灣改為太陽能發電,每度電費將由目前2.62元暴增到十元以上,嚴重影響國際競爭力。只要按照規範進行保養及維護,其安全性無庸過度擔憂,歷史上發生的幾次重大核能災害,皆與人為因素有關,且事後各國也都採取各項防範措施,再次發生的機率不大。

 日本核災事變,引發很多人對核能發電的安全性疑慮,其實只要加強安全規範,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極低。因此,固然有些國家暫停新建核電廠,但也未全面停止核能發電。我國亦應如此,在兼顧安全與經濟發展下,一方面繼續使用核能設施,並讓核四廠按照進度商轉。一方面加強發展替代能源,逐漸取代傳統的能源。

 【中央網路報】


露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天是「六四天安門事件」22週年紀念日,馬英九總統照例發表感言。他呼籲「大陸方面應寬容對待異議人士,要施仁政、行王道。」馬總統並強調,「人權是測試兩岸距離的最好指標。」這段話與他日前接受德國「明鏡週刊」的專訪相呼應。馬總統表示,「兩岸之間距離的遠近,『人權』是個重要的指標。」但是,他也不忘鼓勵中共當局,「大陸遲早會走向一個比現在更自由、民主的道路。」

 台灣民主發展的成就,舉世矚目,亦成了大陸人民嚮往的遠程目標。雖然,中共推動全面性政治改革,是一條漫漫長路,但卻是非走不可的一條路,否則經濟開放的果實將會被侵蝕殆盡。畢竟,政治與經濟是國家社會的兩大支柱,就好像是人的兩條腿一般,缺一不可,任一國家都不可能自外而行。

 大多數國內外政治學者都觀察到,中共採取的「改革與開放」政策其實是跟隨故總統蔣經國先生的腳步,連許多初期的經濟政策都參考台灣的經濟發展模式,也才得以讓中國大陸能在短短30多年的時間,快速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。這是何等驚人的成就,而其發展模式亦成了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典範。

 不過,中共領導人也注意到一個發展瓶頸,那就是政治體制已成了阻礙中國大陸整體發展的障礙之一,這也是為何溫家寶總理去年一再強調政治改革是非走不可的路。可見得中共領導人也意識到政治改革的迫切性。

 長期以來,面對大陸阻撓,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的空間確實有限。然而,在馬總統正確的兩岸及外交政策引導下,兩岸不再繼續無謂的邦交國之爭,而中華民國的民主發展亦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。截至目前為止,中華民國護照使用者得以自由地進出114個國家,這是過去無法想像的,值得國人珍惜。縱使中華民國因國際現實而不受大多數國家的正式承認,但台灣各項成就得來不易,國人千萬不要妄自菲薄。

 台灣深化民主政治的改革,其實就是了解到,軟實力才是台灣面對大陸的最佳防禦武器。我們希望對岸人民也能像台灣人民一樣,能自由地選擇國家領導人、享受人權保障及民主法治。這本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人權基本原則,相信大陸領導人也已有所體會。

 我們期待中共當局了解,馬總統所提的「尊重人權」、「民主法治」等原則,絕非是要與中國大陸對抗,而是善意提醒,因為唯有大陸的人權狀況有大幅度的改善,兩岸關係的互動才有進一步突破的可能。

 已逝的俄羅斯大文豪索忍尼辛1980年代訪問台灣的時候就強調,「中國人真的很幸運,保留了台灣這塊民主淨地。」除了極少數堅持台獨立場的頑強份子外,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都不會想與大陸為敵,反而希望大陸能跟隨台灣的民主化腳步,讓兩岸的中國人同享民主自由制度,畢竟,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做得到,中國大陸就沒有藉口拖延政治改革的時程。

 水能載舟、亦能覆舟。人民是國家永續生存的根本,唯有傾聽人民的聲音、回應人民的需要,政權才得以鞏固而延續,這也是現代國家發展壯大的根基。

【中央網路報】


露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