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鮮膜、塑膠容器大家常常都會用到,不管是賣場包生鮮、熱食,還是在家包剩菜、蔬果等等,但以往大家知道加熱的話會釋放有毒物質,但專家研究,其實只要是包覆油脂類食物,特別是PVC材質,只要盛裝油脂類食物1個小時後,百分之百都會融出塑化劑DEHP,而且還超出可容許的標準值。
TVBS記者徐敬芸:「保鮮膜處處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除了常見的生鮮食品,還有熟食也是用保鮮膜包覆,但可別以為只有加熱會釋放有毒物質。」
三兩下,剛烹調好的雞肉、雞腿包覆保鮮膜,放在展示區,等待民眾挑選,而這樣簡單的動作,卻可能釋放塑化劑,專家研究發現,特別是PVC材質保鮮膜,由於DEHP是脂溶性,只要碰到油脂或是加熱,就會被釋放,尤其包覆油脂食品,在常溫下1個小時,DEHP平均溶出量是每公斤1.98毫克,比起PE材質塑膠袋、保鮮膜高出將近40倍。
這樣的量,以60公斤成人來說,每天吃3公斤,用PVC材質包覆的油性食物,塑化劑攝取量達5.94毫克,超過歐盟訂容忍攝取量3毫克。
民眾:「我以為要加熱才會有。」記者:「那現在聽到在常溫也可能釋放塑化劑?」民眾:「滿恐怖的,就少用,不要用就不用它了,不像以前什麼東西都包,不要。」
而不只PVC保鮮膜會釋放塑毒,小朋友常接觸的塑膠墊、醫療用的點滴,還有捐血用的血袋也是PVC材質,也會釋放DEHP,許多國家已經逐漸以其他材質取代,而目前台灣則是僅要求標示,想要讓民眾遠離塑毒威脅,還有很大改善空間。